四支队伍建设是推动落实集团公司“材装并进、高端绿色”主业定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陕西银矿科技强企、人才强企、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抓手。陕西银矿正处于产业项目、转型发展和突破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快四支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选矿技术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完善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有利于夯实安全发展基石、保障企业长久稳健发展;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推动“四支队伍”建设落地,才能实现人才强企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工程师+创客室”的现场技术团队建设
(一)团队构成
“工程师+创客室”团队是指由权属企业内部工程师和创客室平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等方面提出技术、服务、制度等创意及开展创新的现场技术团队。按照围绕技术和技能两类创新人才组建团队,分为:
1.以工程师(技术创新型人才)为核心成员而组建的团队称为“工程师+创客室”的现场技术团队。其中:
(1)工程师是企业内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实践经验,并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人员。
(2)创客室是企业自建的专门为创客(技术团队)提供的实现创新和创意活动的共享工作空间或平台。
2.以劳模或工匠(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核心成员而组建的团队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现场技术团队。
(1)劳模是指在生产和劳动工作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劳动者。
(2)工匠是指在一线岗位上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突出的核心带动作用的能工巧匠;在生产岗位上有绝招绝活,能够打造行业优秀产品的高技能人才。
(3)创新工作室是企业为劳模或工匠提供创新创意想法和小改小革进行实践检验的工作空间或平台。
(二)职责任务
1.解决生产经营现场技术、技能难题,为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2.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及小改小革。
3.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创新、创造、创业、分享”的新型创客人才。
4.为员工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和合作服务等。
(三)分类等级
1.“工程师+创客室”的现场技术团队,履行企业内部相关决策程序,发文确认,报集团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培训部备案,定为企业级。
2.“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现场技术团队按照工会系统的要求进行申报建设,按照批准机关的不同划分为国家级、省级、集团级(含机冶建材工会级/市级)、企业级共四级。
陕西银矿的“工程师+创客室”现场技术团队
五洲银兴公司朱东波创客室简介
工程师简介:朱东波,男,汉族,1989年11月出生,四川射洪人,本科学历,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选矿助理工程师。现任乌拉特后旗五洲银兴矿业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自2013年7月进入五洲银兴公司以来,长期在一选厂、二选厂从事铜铅锌选矿工作,历任班长、厂长助理、副厂长、经理助理职务,现协助经理负责选矿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管理和质检计量工作,分管一选厂。该同志政治思想进步、专业知识扎实、选矿技术经验丰富、进取心强,在揭榜挂帅活动中敢于揭榜、主动作为,先后被派往吉林延边、青海格尔木等地进行选矿技术指导,并多次代表公司参加西部矿业和西部铜业举办的各类选矿技术比武大赛。在选矿理论研究、指导工作实践、优化工艺流程、开展科研攻关等方面敢想敢干、勇于突破,为公司选矿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朱东波同志先后荣获陕西银矿和西部矿业集团荣誉表彰:
2019年度陕西银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兵
2023年度西部矿业集团首届选矿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
创客室目标任务:工程师+创客室作为研究性、技术性、实践性团队组织,为职工搭建一个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交流阵地,要围绕生产组织,强化技术指导,攻克难点痛点,提升公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围绕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和甲方选矿技术指标要求,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好精矿品位、尾矿品位和选矿回收率等指标管控工作。
2.坚持四下基层原则,深入车间班组,动态掌握原矿品位和指标变化,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生产指标、指导生产实践。
3.紧盯二选厂技改重建进度,加强与甲方技术人员交流,摸清选矿新工艺、新技术的优缺点,做好复工复产前期准备工作。
4.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创客室交流平台,在选矿试验研究、技术指标提升、选矿工艺优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5.把准“创客室”功能定位,增强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水平,为职工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服务。
6.注重育苗蹲苗工作。把肯吃苦、想干事、进取心强的优秀职工纳入到创新项目队伍,加快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德才兼备的选矿技术队伍。
7.精准选定技术攻关课题,与劳模工匠创新室协调配合,集中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巩固提升选矿技术指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8.严肃学术学风,秉承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突破选矿技术瓶颈,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实现企业“质效量”倍增。
五洲银兴公司史小亮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首席工匠师简介:史小亮,男,汉族,1982年2月出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毕业于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乌拉特后旗五洲银兴矿业有限公司支部委员、副经理。
自2006年1月进入五洲银兴公司以来,长期在选矿车间、尾矿车间、安全环保部等一线岗位工作,历任安全环保部主任、经理助理、副经理,现分管人力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和办公室工作,政治素养过硬,大局意识强,熟悉工艺流程,专业能力突出,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全面的系统管理理念。在协调生产组织、强化安全环保、严格绩效考核、岗位定编定员、组织应急演练等重点工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优化管理方式,始终站在攻坚克难第一线,发挥了劳动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史小亮同志先后荣获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和陕西银矿各项荣誉表彰:
2014年度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青年岗位能手
2018年度陕西银矿矿业有限公司劳动模范
2019年度陕西银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兵
2021年度陕西银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兵
创新工作室目标任务: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为研究性、技术性、实践性团队组织,为职工搭建一个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交流阵地,强化在生产全流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统筹推进生产组织、安全环保、工艺技改、新材料新设备和降本增效工作,确保生产组织高效、平稳、有序推进。
2.发现、培养工匠技术人才。针对球磨、浮选、电工等特殊工种,利用工作室交流平台,通过理论学习、交流培训、实践操作、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快培育高精尖选矿技术人才队伍。
3.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实验研究及推广应用,紧盯选矿技术和选矿设备前沿科技和行业标杆,重点对钢球、衬板、药剂、砂泵等材料设备的更新迭代,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
4.依托工作室定位和功能,结合岗位性质和特点,积极开展五小创新活动,有效优化、解决生产工艺流程堵点卡点,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和修废利旧进车间、进班组,激发干部职工谋事创业积极性。
5.科学选定技术攻关课题,与工程师+创客室协调配合,集中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巩固提升选矿技术指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6.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聚焦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在组织应急演练、开展隐患排查、狠抓安全环保、攻克急难险要任务中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弘扬工匠精神 破解发展瓶颈—“工程师+创客室”现场技术团队攻 克生产技术难题
为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建设成效,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切实解决生产组织中的难点堵点。史小亮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组织召开“尾矿库回水技改研讨会”,意在解决尾矿回水取水难的问题。会议由首席工匠师史小亮主持,劳模工匠现场技术团队成员参会研讨。
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和现场调研,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不仅有效解决了制约生产的回水利用问题,而且为工作室后续工作纵深推进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下一步,现场技术团队将紧盯生产组织中的“卡脖子”问题,在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使用和“五小改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公司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